秋意漸濃,踏入唐縣全勝峽,仿若踏入一幅半透明的宣紙畫卷。晨霧未散,山巒若隱若現,似披輕紗,露水攜著泥土芬芳。山徑被露水打濕,軟綿綿的,溪水在腳下時而湍急飛濺,時而平緩輕柔,兩岸楓葉斑駁如畫。聽水聲轟然作響,宛如山谷間天然的交響樂。
行至半山,遇一瀑,水珠在陽光下閃爍,瀑下潭水清澈見底,潭底青石、灰石似散落的棋子。午后,陽光透過林梢,在石階上投下斑駁的影,山風掠過,帶著松針的清香,還有幾聲不知名的鳥鳴,清凌凌的,像山泉濺在石頭上。
越往深處走,山愈發靜謐,連溪水的聲音都輕了,像怕驚了這份寧靜。轉過一道彎,忽見一株老松,枝干虬曲,針葉卻仍青得發亮。樹旁有一塊石,上刻“全勝”二字,字跡已有些模糊,卻更添了幾分古意。我站在石旁,看山、看水、看云,忽然覺得,這“全勝”二字,不是勝過誰,而是勝在能與這片山水融為一體,勝在心靈的豁達與自在。
日影西斜時,我出了峽。回望來路,山已隱在暮色里,只余一道淡淡的輪廓,像誰用淡墨輕輕勾勒的。溪水仍在流,卻已聽不清聲音,只看見一道銀光,在暮色中蜿蜒而去。
全勝峽的秋,沒有大起大落的壯美,卻有細水長流的溫柔。它像一首老歌,旋律簡單,卻能唱進人心里;又像一壺茶,初嘗清淡,回味卻悠長。這一程山水,我未帶回什么,卻把滿心的清歡留在了那里。而真正的美好,或許就是用心去感受當下,去擁抱自然的饋贈。